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好聽又易聽,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後期的四至六三首。他的第三交響曲其實亦十分好聽,在曲式方面亦已完全是典型柴氏風格。我尤其喜歡第一樂章引子與快板,肅穆的主題加上木管的輕巧,就像柴可夫斯基悲情的性格。最終樂章應該是高潮,但比較他的後期交響曲卻有點遜色。星期六聽小交奏柴五感想更加良好。小交近年進步不少,近期數次聽它的音樂會都覺得水準不錯。柴五本身是非常出色的作品,就像一顆出土時已顯露出優點的寶石,不需刻意琢磨已可發出光輝。樂團如果有規模,而演奏時沒有大錯漏,聽眾就一定滿意。它的第四樂章營造的激情,是柴氏各交響曲中寫得最有效果的一段。
三場音樂會的主角都是小提琴。和港樂合作的是 Julian Rachlin,演奏浦羅哥菲夫的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。Rachlin來頭不少,他選奏這首樂曲技巧難度甚高,而樂曲本身在欣賞時亦有難度,但比較其他浦羅哥菲夫的作品已算溫和。週六和週日的音樂會就以 David Garrett為主角,因為他近年走紅之故,兩場音樂會都全場滿座。

週六的音樂會他演奏布魯赫的 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。這首名曲百聽不厭,但他拉出來別有一番味道。我覺得他的演繹在速度上放慢了一點,旋律聽起來更加清晰,樂思亦更抒情;在快速的段落很多細節都清楚表達。我有點奇怪他選擇這樣演繹,我以為以他著名高超的技巧,他會選擇用一個較快的速度。週日的音樂會是一個愉快的場合。曲目適合年青人欣賞,有 Peer Gynt Suite 和 Carmen Suite。David Garrett 演出他的拿手好戲,都是他的暢銷唱片的選曲,是他特別改編的古典音樂精華,有 Hungarian Dance No. 5, Humoresque和 Csardas。現場氣氛熱烈,他亦毫不吝嗇,encore四次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vidGarrettTW#!/DavidGarrettTW
ReplyDelete可以一起討論DG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