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億是算多還是少真是很難理解。地球面積很大,有百分之三十是陸地。如果將七十億人集中在一起,每人有六平方尺活動空間,總面積只需一千六百平方里,只是大約四個香港。如果站在一起拍團體照,洛杉磯城區就足夠了。不過要養活七十億人就需要很多土地,粗略計算,養活一個人一年要用約半畝農地,而地球可供耕種的土地卻相對地少。
對於七十億這個數字,國家地理雜誌做了一個短片以協助理解,大家請看看,
不過我看完仍不理解問題的嚴重性。
根據報導,1800年時地球人口是十億,而在1960年是三十億,一百六十年增加了三倍。2011年是七十億,到2045年估計會增至九十億,八十五年再增加三倍。如果我可以活到2045年,就可以經歷到全球人口增加三倍的情況。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在十九世紀有一理論,是為馬爾薩斯崩潰,說明所有文明因不斷發展會導致人口大量增長,到最後會因糧食供不應求引發饑荒、暴亂、戰爭而崩潰;這個情況在歷史上不斷出現,而在十九世紀亦有跡象。但當時馬爾薩斯崩潰並無出現,因為世界被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拯救了,又渡過了百多年。跡象再度在二十世紀前期出現,地球出現糧食不足,很多地方有饑荒,但世界卻被綠色革命再度拯救,改良的品種加上人工肥料和灌溉工程使糧食供應倍增,又安然渡過了一百年。但地球人口又再增加,如果再沒有奇蹟突破,馬爾薩斯崩潰最終都會出現。現時科學界共識是地球資源只能支持一百億人口,而崩潰會在這之前發生。
不過這些假設性的問題有點遙遠,似乎不甚真實。我轉過來看看我們身處的香港,戰後人口只有七十萬,到五零年代已有二百多萬,今天超過七百萬,六十年間增長超過三倍。香港土地有限,和地球一樣不能無限發展。看香港的情況可以引申至地球面對的困難。香港三面環海又山多,可供使用的土地很少。多年來為供應居民住宿,大部份土地已興建樓宇。我找到幾幅五零年的香港照片,當年所有的鄉郊今日都已變成民居。其結果是農地大萎縮,農業已淪為小眾活動,不能自給,只可供應少量能夠額外負擔的人。多年前香港糧食供應已倚賴珠江三角洲,但現時已需要由長江黃河流域供應。以地球的情況,可能以後需要由火星供應,但這個可能性甚低。
五零年的柴灣真荒蕪,現時為一大區,公屋私樓無數。

筲箕灣本是一漁灣,現已填平又建了樓宇,公屋及豪宅都很多。

馬鞍山這個偏遠鄉郊都不能倖免,現已是繁盛市鎮。

有些國家的人口是在下降中,例如日本.
ReplyDelete北歐小國人口亦在下降。不過他們不能獨善其身。當人口爆炸,就會自然流動,先是移民,然後是難民,最後是戰爭。日本發動戰爭其中一個目的都是如此。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