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以前,我曾上過領洗班,是在上宗教課以外的另一些教導,主要是宗教歷史之外的靈修課程,為領洗做準備。我還記得第一課神父就強調天主的三無概念:無所不在 Omnipresent、無所不知 Omniscient 和無所不能
Omnipotent。當時覺得很有道理,應是萬事萬物的根源和極致。
但接著下來的教義卻全都和三無概念不一致,使人覺得宗教有點問題,和所謂天主的全能有衝突。這帶出一個事實,就是宗教更似是人為的體系,和一個全能的神的概念大大脫節。
第一個神的概念是他是無所不在。既然無所不在,為何需要有神的居所如教堂廟宇等?難道他四處巡視但要休息時就回到教堂?我們很清楚知道這些場所的需要。敎徒到這些地方是因為它們是宗教的代表,為宗教需要而聚集的地方;可以見到神父牧師和其他教徒,亦可以被他人見到。一群人聚集在這裡,有身份認同感。自己認為神在心中而只在家中做崇拜神父牧師會不高興。一些宗教社群還會派人上門質問。在一些以使用宗教來統治的社會內宗教場所更為重要,因為它們就是權力代表和權力中心。這些被膜拜的神為了宗教的目的有時並不是無所不在的。
第二個重要的概念是神是無所不知。既然是無所不知,我們想什麼和結果是什麼神已經知道。既然如此,為何教徒還需要祈禱?但大家都認為祈禱十分重要,是和神在對話,有些人覺得是在告訴他一些他居然未知的事。祈禱在人的心靈上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,因為可以將自己所想的有一寄托。還有一個做法是為他人祈禱,可以在對方面前做,或是一群教徒一起做。這一個社交動作在禮節上十分重要,可以加強在群體間的身份認同感。但神一早已知所有結局,所以他亦已知大家會祈禱什麼,和誰會失望。在祈禱的效力方面,有宗教人士假稱神會給人選擇自由,即是神不知結局,由人類自主。這個說法直接推翻神是無所不知的立論。
神的最大能力是無所不能。這是一個謬論,因為無所不能是不可能的。最簡單的想法就是不可能有一支可以刺穿萬物的矛,又有一個永不能被刺穿的盾。古老的多神宗教會幻想有善神惡神,但要有全能的神就需要一神論。但如何解決善惡之爭?現在解決的辦法是膜拜一個殘廢的神,只會作善,惡事留給次一級的魔鬼去做。
其實神如果是無所不能,就世上所有善事惡事都是由它而起。大家可能聽過愛因斯坦在辯論量子力學時曾經說過:神是不會擲骰子的。波耳對此的答覆是我們不能告訴神怎樣做。一個無所不能的神是不能被告訴怎樣做。他怎樣做都可以,包括至善至惡;正如老子所說:他以萬物為芻狗。人妄想以祈禱要求神做這樣做那樣,其實是不可能的。以神的概念來說,神做什麼都可以,而且他一早已知道將會做什麼和結果如何。從歷史和人類自己的經驗來看,神所做的大都不是好事。
結論是三無概念並不是正確的觀念。一個隨機的世界更是真實。如果還要和神拉上關係,他是會有能力包含一切事物會發生的所有機會。即是他位於非常高的維度,可以同時穿越時空和無數的平行宇宙。對他來說,骰子同時出現一至六點,而人的生與死同時存在,我們亦同時生活在天堂與地獄裡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