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4, 2012

北海大地

讀完氣候文明史,得到的結論是地球已開始進入溫暖期,人為因素只佔一少部份。未來幾十年可能全球氣溫會上升,冰原溶化,海平面上升,大量陸地被淹沒,人類面臨大災難。但亦有很多人認為人類適應能力很強,科學發展可以應付環境轉變。最重要的是在已知歷史上人類從未遇過可能滅絕的事件,心理上未有面對這種情況的準備。但國家地理 12月號有一篇報導,描述一件類似事件,可以一瞥災難發生時的可能情況。

在北海中部,位於蘇格蘭和荷蘭之間,有一個淺海區叫多格淺灣 Dogger Bank。漁民在此區經常撈到古物如人骨,用具等。因為位置距離大陸很遠,初時認定 Dogger Bank 以前是一個島,有人類聚居。之後的考古研究發現這一區的文物和英倫三島和北歐古文化相似,是相關族群。近期的古天氣和古地理的研究更令人吃驚。在一萬多年前的冰期完結時,海平面比現在低幾百尺,整個北海和英倫海峽都是陸地,和歐洲大陸連在一起。Dogger Bank 不是一個島,而是丘陵地帶。泰晤士河和萊茵河一起流入現今的英倫海峽位置,形成一個大河谷。北海這一片陸地,面積有英倫三島般大,現被稱為 Doggerland。這裡有平原和河流,適宜人類居住,估計人口不少。

north sea

大約在七至八千年前,地球暖化速度加快,海平面可能在數百年間上升,將整個 Doggerland淹沒。這一個過程在荷蘭仍可見到。現代科技讓荷蘭可以在這幾十年間僅僅抵禦,否則荷蘭有三分一土地已在海底。

從沿海和海底沈積物的考古研究可以找出當時人類生活的情況。以地理來說,首先是沿海地區的平原被大水淹沒,內陸仍有丘陵和湖泊。第二階段是水位再升高,陸地變成沼澤和淺灘。最後是陸地徹底被海洋吞噬。八千年前農業已有雛型,但在原野覓食仍是重要食物來源。平原陸地的損失使食物短缺,人類向高地移動;食物由陸上動物轉向湖泊魚類。當湖泊開始消失,海洋入侵,食物再轉向淺海魚類;直至人類再無容身之地。這些食糧的轉變可從人類聚居遺跡的食物殘渣中找到。當聚居地被壓縮,族群之間的爭逐變得激烈,暴力衝突和戰爭頻密。很多古墓地的遺骸都發現暴力損傷的痕跡,連兒童都不能倖免。Doggerland 被淹沒不是發生在一夜之間,其過程可能有幾百年。初時人類要逃避大水,但水退後又回來重建社群,直至最後大水永不退卻;其間的折磨可能跨越幾代。向東西兩方移居的人類在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倖存,但移向中部 Dogger Bank 山區的人類最後滅絕了。我們在北歐、蘇格蘭和一些北海偏遠島嶼都發現幾千年前的巨石陣祭祀地點。現在終於明白它們當時位於高地,面對漸被毀滅的平原。

以此發展推論,地球暖化幾十至幾百年後的情況可想而知。沿海地區會首先受壓,大量資源要投放在拯救少數位於海岸的城市。氣侯大轉變使農業萎縮,糧食短缺,無法餵飽九十億人口。很多地方會發生飢荒,大量的難民會四處流竄,跨越地域和國界。各國政局都會動搖,戰爭會因爭奪土地和資源而爆發。究竟人類能否逃過這一劫,或者究竟有多少人可以生存下來?現在應該要開始思考應對災難的方法。


1 comment:

  1. 一個可以令人類去沈思未來的故事.多謝分享.

    ReplyDelete